基本情况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河北省成立较早的心血管专业科室,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和教学科研方面有丰富经验。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首次获批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2023年再次获批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是河北大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基层医师心血管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9年成为河北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心血管内科现有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1名,河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4名。心血管内科承担河北大学本科生教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科室每年接纳全省规培人员,并为下级医院培养大批进修人员。专科规模
科室目前拥有本部和北院五个病区,总开放床位251(本部211张、北院40张),CCU病区床位37张。现有医务人员144人,其中医生56人,护理人员88人。其中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23人、医师11人;其中,6人有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留学经历,美国博士后1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生8人。护理方面,有副主任护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心血管内科下设5个亚专业,即冠心病介入、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心血管病药物治疗、心血管影像与功能评估、心血管危重症医学。
心血管内科设有超声研究室、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心脏导管室(手术室五间,其中杂交手术室一间)。拥有心血管超声、心肺功能检查仪、血管内超声(IVUS)、冠脉光学相干成像系统(OCT)、旋磨系统、血流分数测定(FFR)等医教研设备。管理优势
近3年来,心血管内科学科成员多次参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关于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指南的编写,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第一主研人承担省级课题8项,保定市科技局课题5项,院内或校内课题5项(包括教学改革课题3项),主编著作4部,副主编5部。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四项,其中第一完成人两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技奖一项,河北省医学会医学科技进步奖十余项,保定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十余项。
科室按照医院和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严格遵守重点学科建设的各项规定和工作安排,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每年举办国际、国家级和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在省内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技术优势
心血管内科能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各种诊疗工作,尤其是处理疑难、危重疾病方面的能力强。
在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通过胸痛中心建设,紧抓“黄金时间”早期开通病变血管。每年主要开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择期PCI术,着力开展了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复杂高危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常规开展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成像(OCT)和各种压力血流分数(FFR、FFRCT、CaFFR、QFR、iFR、IMR)的测定。
在电生理与起搏方面,对各种心动过缓性及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处于前列地位,已经发展成为以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为技术特点的综合检查系统,常规开展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治疗慢型心律失常,熟练开展射频治疗的三维标测技术,常规开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ICD)、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P/D)、希氏束起搏、左束支区域起搏等生理性起搏。
在心血管影像方面,已经具备一支具有临床专业基础的团队,常规开展经胸心脏超声(TTE)、经食道(TEE)和腔内超声(ICE)检查。冠脉介入诊断治疗方面,除常规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成像检查(OCT)、CT冠脉造影(CTA)等冠脉影像检查外,还开展了冠脉功能研究如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压力血流分数(FFR)和心肌微循环阻力(IMR)等。
在危重症医学方面,科室配有各种有创和无创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各种床旁监护系统,配有体外膜肺系统(ECMO),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心源性休克、急慢性心力衰竭、肺栓塞、心血管病合并多脏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紧急救治、心肺功能评估和心脏康复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供稿科室| 心血管内科
责编| 栗洋
审核| 韩喆 毕朝煜 史建红 梁思 张敏 董巧丽 崔岚